抽逃出资的认定规定
永康律师事务所
2025-06-1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及相关法规,抽逃出资是指公司股东在公司成立后,通过各种方式将出资资金抽回或者转移,导致公司实际出资金额不足以履行其法定义务或进行正常经营活动的行为。具体表现形式包括但不限于:1.股东未按期足额履行出资义务;2.在公司设立后,股东以借款、投融资等名义抽取出资资金;3.虚假出资,即股东并未实际履行出资义务,或以无权处分的财产作为出资。抽逃出资行为会导致公司资产不足以支付债务或进行正常运营,对公司信用和经营活动造成严重影响,可能构成对公司其他股东或债权人的违约责任甚至违法行为。对于抽逃出资的认定,应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公司章程及实际资金流向等证据综合判断。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条:公司成立后,股东不得以借款、隐式担保或者其他方式抽逃出资。公司发起人、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不得通过表外融资、虚开发票等方式骗取公司资金。违反规定的,处十万元以上百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法定代表人登记管理规定》第十三条:对有抽逃出资等严重违法行为的,应当在企业名册上作出标注,并可予以公示。具体认定标准和处理措施按照相关司法解释及部门规章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七十三条:对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等违法行为,除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外,应当责令改正,并可视情节轻重予以警告或者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上一篇:暂无
下一篇:暂无 了